作者: 鄭華偉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2-06-11 10:17
中國菏澤網消息(通訊員 高守波 楊靜 劉考勇 記者 鄭華偉)“智慧服務信息平臺先后發布疫情防控信息和社區通知328條,居民隨時可在手機端的‘智慧盛平居民通’APP查詢,居民防疫意識增強了。我們社區通過‘智慧信息平臺+大數據’,快速有效地收集、研判、核查、處置各類疫情,為聯防聯控、群防群治提供了科學、精準、有效的支撐。”6月7日,鄆城縣盛平社區黨委書記、居委會主任董城郊告訴記者。
近年來,鄆城縣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,針對社區治理中部分數據分散、精準度不高、交互不暢等問題,運用“大數據”思維,打造集智慧黨建、社區治理、紅色物業等6大模塊、50余項功能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,推動智慧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入融合,實現為居民辦事“一站式服務”,探索走出一條智慧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創新融合發展新路。
2019年6月,該縣啟動建設了以智慧黨建為引領的社區智慧服務信息中心,通過整合社區現有信息資源,將地理信息、居民信息、駐地單位信息等統一納入信息管理數據庫,以社區內的家庭戶和單位信息為基本單元,建立以人、地、物、組織、GIS社區地理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基礎資源庫系統,通過實時錄入、定期維護、動態管理,實現數據一次收集、多方共享和網格內全成員、全地域、全事務管理。
智慧平臺中開設“智慧社區”“社會組織”“居民管理”等模塊,形成基礎數據“一本賬”,有效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對社情民意的動態掌握、精準管理、高效服務。
通過搭建社區黨建云平臺,把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管理、黨費收繳等黨建工作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范疇,通過量化統計、實時分析,全面提升黨務工作精細化、智能化、科學化水平。實時推送“三會一課”“主題黨日”等信息,提醒黨員開展組織活動。實行線上領取任務、線下開展活動的“雙報到”工作機制,每個機關事業單位聯系幫包1-2個小區,通過網絡動員、線上報名等形式,全縣28個城市社區共組建“黨員先鋒隊”64個、設立“黨員示范崗”279個,成立志愿服務隊37個,3600余名駐地黨員和群眾志愿者下沉小區,從事矛盾排查、民生代辦等任務,辦結民生事項1265件,為社區治理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平臺自助服務終端,群眾可在線辦理戶籍、低保、生育等多項便民業務。同時,全面優化辦事流程、精簡辦事材料,實現5大類96項民生事項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平臺智能服務功能,也大大提升了社區工作效率,節省了人力。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,盛平社區下轄11個住宅區,常住人口4.8萬人,要按照以往的工作進度,光梳理名單就要花上兩三周。如今,社區干部利用智慧平臺的智能梳理、檢索篩選等功能,幾分鐘就能完成,真正實現讓“數據多跑路、干部少跑腿”,社區干部騰出手來集中更多精力做好群眾工作。
在黨建智慧平臺中搭建的“紅色管家”模塊,以小區為單位建立“紅色管家”隊伍,由黨員志愿者、社區工作者、網格員等兼任,每名“紅色管家”聯系3-5棟樓,“紅色管家”姓名、電話及聯系樓號均在平臺公示,努力實現“小事不出小區、大事不出社區、矛盾不上交”。優先選擇黨建基礎好、公共設施配備全、物業配合度高的小區進行試點,開發“智慧小區APP”,涵蓋紅色物業、報事報修、一鍵呼叫、刷臉進門等多項便民功能,累計為居民開展平臺服務1160余次,小區治理的便捷化、智能化水平顯著增強。
智慧平臺對轄區網格內的民意訴求實時收集、轉辦、匯總,融合綜治、城管、民政等職務部門和轄區志愿服務資源,線上線下及時辦結處置,形成整體聯動、高效處置的信息聯動社區治理新格局。
御景苑小區居民留下在社區廣場設置多功能分類垃圾箱“微心愿”,縣委組織部認領后不到一周就解決到位。目前,驛站已接收“紅色菜單”1200余個,認領1100余個,達成950余個。
通過建立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討論和協商虛擬議事平臺,一大批轄區居民的煩心事、操心事得到有效解決。鄆州街道富海公館小區未配備充電樁,車輛充電極為不便,通過協商云平臺,富海公館小區黨支部先后兩次召開鄰里協商議事會,征求483戶居民意見,就建設充電樁一事達成一致,動用公共資金進行建設,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充電難問題。
盛平社區還在轄區井蓋、路燈等基礎設施裝載智能芯片,與社區智慧平臺相連通,一旦發生破損或異常,平臺自動發出警報信息,社區干部立即前往查看解決,及時排查安全隱患。
為解決好一些小區溝通渠道不暢,鄰里之間聯系少,人情淡漠的問題,盛平社區以小區為單位在智慧平臺建立“微社區”,在各“微社區”成立黨小組,讓黨的領導延伸至居民小區,社區居民通過“微社區”分享生活、開展活動,讓大家重“聚”一起,交流情感。
5月24日一早,74歲的盛平社區居民徐鳳巧收到了社區為她訂制的生日蛋糕,其家人把感謝信息傳到社區群后,很多人在群里送去了生日祝福,社區的“家”味變得更濃。
“智慧黨建+社區治理”是一項系統性、整體性工程,突出黨建引領作用,須堅持以實干實績為導向,不能簡單以“黨建+”的“創造新詞”停留在表面,將“智慧治理”淪為新的形式主義。推進“智慧黨建+社區治理”新模式貴在因地制宜、勇于創新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,以解決群眾問題、方便群眾辦事、服務群眾生活生產為導向;要突出平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,按照有效管用的要求,圍繞黨員群眾關心的問題和需求,開設相應的模塊和欄目,以滿足居民多元化、個性化需求,尋求智慧黨建與城市基層治理的平衡點與結合點,真正讓黨建信息化“活”起來。